在9月19日自治区妇联举办的“女性 网络 共成长”第三届网络女性主题活动上,6位女性分享了她们在利用网络华丽转身、破茧成蝶、实现价值的故事,有曲折、有阵痛、有坚守,让我们倾听她们的声音,感受网络的“她”力量。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新广行风热线》栏目组主持人刘华:最初的《新广行风热线》是通过广播传递到千家万户的,让各族群众能通过收音机、大喇叭来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诉求曾是我们心底最引以为豪的事。而今,新媒体蓬勃发展为女性媒体人表达自我、参与社会、影响世界插上新的翅膀,转型很艰难、阵痛很难熬,但破局势在必行。如今,蜕变后的《新广行风热线》每一期节目都在通过传统广播和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多个短视频点击量超千万,去年初到现在,节目官方抖音、微信账号粉丝量增长近百万,创下新疆舆论监督类账号最快增长纪录,也成为新疆本土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舆论监督类栏目,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让媒体监督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吐鲁番市短视频博主“是古丽仙呀”祖丽胡玛尔·艾尼瓦尔:从一名收入相当不错的北漂白领到新疆版“李子柒”,从最繁华的首都到热辣滚烫的火州,破的不仅是地域差异给年轻人的诱惑,更是年轻人敢想敢干的思想壁垒,3个月打磨一个作品,为的是借助新媒体,让家乡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让最美的声音被世界听见。创作的90多条视频里,有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做土陶的探索,有深夜葡萄园里采摘的热闹,有把馕饼做成创意美食的尝试,有乡间巴扎的人流穿梭,有能抚慰人心的田园生活,有四季轮回的烟火气息,有各族人民相亲相爱的美好图景,从时间空间的“破”,到工作场景的“破”,到视频内容形式的“破”,是坚守、是热爱、是一往无前的女性力量。
新疆皮雕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孟璐璐:从岁月蒙尘到熠熠生辉,从向下扎根到向上成长,从戛纳红毯到学校课堂,从农民的手作到中国工艺美术馆,从线下工坊到云端直播,网络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为皮雕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让皮雕艺术不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这些为传承和弘扬新疆传统文化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学生、村民和手工艺人眼中闪烁着的对皮雕艺术的好奇和热爱,哈巴河的皮雕纹样、喀什匠人的创新实践,都在网络的助力下,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被祖国各地乃至更远方的人们看见、听见并深深认同,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吐鲁番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文员热娜古丽·吾斯曼:赴汤蹈火是英雄,默默坚守同样是奉献。女性不是烈火英雄的陪衬,而是“火焰蓝”方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名消防员能安心地冲锋陷阵,都离不开后方精准高效的保障。女性特有的细腻、共情和创造力,让女性在消防宣传工作中更具亲和力。账号记录了消防员训练后的汗水与笑容,讲述他们救援中不为人知的感人细节,在线上手把手教大家排查家庭火灾隐患,让大家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生动的“蓝朋友”形象,让消防宣传更温暖,用指尖的力量,将安全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守护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亲子阅读、育儿博主夏洛克妈妈娜迪拉·迪力夏提:一双手,从拿听诊器治病救人到拿手机记录美好生活;一个女性,从“懵懂”妈妈到育儿博主;一个身份,从高知医生到全职妈妈再到创业达人……是妈妈这个称呼,成就了每一次“破”与“立”的转折。一个个亲子阅读过程、英语启蒙的小游戏、孩子令人惊喜的成长瞬间,引起了网上成千上万妈妈的共鸣,一条条“原来可以这样高质量陪伴孩子”的评论,开启了线上课程副业,打破了地域、时间和资源的壁垒,激发了试错的勇气,完成了从“我”到“我们”的连接。从线下到线上再到线下,网络这个最强大的“创业助理”,为每一位女性,都能勇敢地打破定义,用好网络这把钥匙,创造了打开属于我们自己的无限可能。
新媒体从业者吴倩:从北京回到石河子,是兵团儿女的初心;决定用自媒体为家乡代言,讲述兵团故事,传播兵团文化,是兵团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是个人创业方向的转变,更是对家乡的深情回馈。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承载着兵团的历史与精神,从宣传民生正能量、公共事业与公益推广,到助力本地特色产品出疆、赋能女性成长,再到展望未来深耕家乡文化、探索新媒体与文旅助农新模式等,每一个方面都凝聚着对这片土地和生活的热爱。自媒体会让更多人了解石河子,感受兵团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