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风润万家|希帕尔古丽·买素木:文物有故事 家风有温度

作者:
来源: 新疆女声
日期:2025-09-11

  一块陶片,讲述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一个馕坑,承载三代人的温情故事。从和田地区博物馆的讲解员,到拥有百万粉丝的文化传播者,希帕尔古丽·买素木以镜头为笔,勾勒出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用乡音作弦,深情传递淳朴家风的温暖韵律。

  从“讲”到“解” 让文物“说话”

  希帕尔古丽,维吾尔语意为“玫瑰花”。人如其名,这位和田姑娘如玫瑰般在文化沃土上绽放光彩。2020年,她凭借出色的表达能力成为和田博物馆讲解员。“讲解如同建房子,‘讲’是打地基,‘解’是盖高楼。”希帕尔古丽·买素木这样总结自己的心得。

  一次,游客询问文物上的花纹含义,她一时语塞,羞愧之余,她开始深入研究每一个细节。除了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她还向游客“取经”——每当听到新观点,她都会记录、求证,再融入讲解。如今,馆内1300多件文物的故事,她早已烂熟于心。木雕上的旋涡纹寓意“柔韧如水”,菱形纹象征“方正做人”,经她讲解,厚重的家风文化变得生动有趣,游客在笑声中铭记于心。不到一年,她便成了最受欢迎的讲解员。

  从“馆”到“屏” 让文化“出圈”

  在日常工作中,希帕尔古丽·买素木发现很多游客因为行程紧张,只能走马观花地参观博物馆。“能不能让更多人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和田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个想法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2021年,她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第一条作品:“我在和田地区墨玉县的夏合勒克庄园,这里有千年神树……”初次拍摄时,她紧张得手足无措,一段简单介绍拍了数十遍。但凭借扎实的功底,她很快适应镜头,内容也从文物讲解扩展到风土人情、美食民俗。“五星出东方的秘密你知道吗?”“昆仑美玉为何能传承千年?”这些趣味横生的视频迅速走红,希帕尔古丽·买素木也收获了“和田文物讲解小公主”的美誉。不少观众受她视频感染,特意安排和田之行,亲身探寻这片土地的文化魅力。

  如今,希帕尔古丽·买素木的短视频账号已不仅是个人创作的平台,更成为和田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当地文旅部门注意到她的广泛影响力,特别聘请她担任和田地区文旅推介官,赋予她更重要的文化传播使命。

  从“家”到“传” 让家风“流淌”

  在希帕尔古丽·买素木的短视频镜头下,文化传承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充满烟火气的家庭日常。母亲幽默的讲述生活中的哲理,父亲演绎着流传千年的民间故事,小女儿稚嫩的提问更添童趣……这种“三代同堂”的文化展演,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和田人家的客厅,感受着质朴而真挚的家风。

  最新推出的“希帕尔百家饭体验”系列短视频,将这种家庭式传播推向新高度。希帕尔古丽·买素木走进当地百姓家,镜头记录下的不仅是美食制作过程,更是流淌在餐桌上的家风传承:三代人守护的烤包子秘方、待客的古老礼仪、邻里分享食物的温情……

  最新一期视频中,希帕尔古丽·买素木走进76岁吾吉阿布都拉·孜库如拉家中,与祖孙三代一起做抓饭,温馨的互动中,食物的香气仿佛跨越时空,勾连起不同时代的记忆与情感。让屏幕前网友想起自家的团圆饭,纷纷留言:“最动人的文化传承,就藏在这一粥一饭的烟火气里。”

  作为推介官,希帕尔古丽·买素木将视野拓展至和田全域的文化旅游资源。“很多人对和田的印象还停留在玉石和沙漠。”她希望通过更系统的内容策划,打破刻板印象,展现一个立体、多元的和田——既有古老的艾德莱斯绸技艺,也有热闹的巴扎风情;既有壮美的沙漠星空,也有绿洲中生生不息的民俗传承。从博物馆的讲解台到短视频的镜头前,希帕尔古丽·买素木用创新与真诚让文化传承“活”了起来。正如她常说的:“文物会说话,家风可传世。”这位“玫瑰姑娘”正用自己的方式,让文化传承既有历史的厚度,也有时代的温度。(吐孙那衣·艾先)

[董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