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绣手艺为我家带来了好生活。”塔城地区托里县手艺人古丽孜拉·赛提巴斯指着陈列柜中一件件色彩艳丽、做工精细的民族服装和饰品笑着说。这些年,她的生活与缝纫机紧密相连,不仅靠布绣手艺改善了家里的生活质量,也带动了周围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古丽孜拉·赛提巴斯从事这份职业已经20多年了,她能够自己设计图案,并且绣得速度快、针法熟练,有时候她在头脑中构思花样,只凭感觉就能绣出图案对称、表面平滑、品质上乘的作品。
古丽孜拉·赛提巴斯将店内的装饰品摆放整齐。
哈萨克族布绣的针法共有17种,每个人会的针法也有所不同,古丽孜拉·赛提巴斯会其中的6种,包括钩针、毡绣、压线绣、平绣、空心绣、网绣。一个作品常常需要几种绣法穿插着进行,常用图案以花草类为主,主要用作家庭用品和嫁妆。
古丽孜拉·赛提巴斯店里精美的花帽、服饰以及装饰品。
刚开始创办合作社的时候,古丽孜拉·赛提巴斯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如人员短缺、手工绣品不精致、销售困难等问题。为了把这份事业做起来,古丽孜拉·赛提巴斯参加了托里县组织开展的纺织刺绣、服装加工等技能培训。“只有好手艺才能得到顾客的信任。”精湛的缝纫手艺很快迎来一批又一批的顾客。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古丽孜拉·赛提巴斯还招了5名学徒,手把手教她们缝纫技术,在搭配颜色、选择针线、选择材料上都精心指导,要求员工的绣品不论是材质还是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层层筛选,务必精益求精。“古丽孜拉是一位好师傅,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居民古丽旦·尼亚孜哈力说。
“我妈妈的手艺非常好,现在我的女儿也喜欢这个,也愿意自己设计、画图、绣布绣,有时候她绣得比我还要好,我想要把这份手艺传下去。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我在家门口创业,小日子越过越好。”古丽孜拉·赛提巴斯对自己的布绣店和今后的日子满怀憧憬。截至目前,合作社成员共有60余人,大部分人负责机器布绣,有20余人能够做到手工绣,产品销往全疆各地。
古丽孜拉·赛提巴斯说:“我希望能够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现在,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学,每人都干劲十足,精心制作的服饰受到了顾客的好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同时,我们要创新样式和款式,融合不同的文化元素,传承好传统服饰文化。”
深闺手艺变成致富蓝图,古丽孜拉·赛提巴斯和她的姐妹们靠着一双巧手、一根针、一条线,绘出一幅幅致富的蓝图,铺开了致富的锦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