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 正文

阿尼帕·阿力马洪

作者: 李亚楠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019-12-18

母爱似春晖 温暖青格里(在新疆大地上)

大爱母亲阿尼帕·阿力马洪抚养四个民族十九个孩子

  小时候孩子们最盼望过古尔邦节,因为过节才能穿上新衣服,吃顿好吃的。现在阿尼帕·阿力马洪也最盼望过节,离古尔邦节还有几天,孩子们都陆陆续续赶来了,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一间屋子里,挤满了面带笑容的各族男女。

  青格里河奔流不息。阿尼帕常常梦见自己站在卡增达坂上,这是她的父母做梦都想回到的地方,时间似乎又定格在那遥远陌生又似曾相识的画面——一队思乡的中国人沿着一条崎岖山路,风尘仆仆向着祖国的方向走来……

  手足情深

  挑重担,不畏生活艰辛

  和阿尼帕长得很像的二妹玛丽亚来了,带着生活用品来看望姐姐。“如果不是姐姐,我和几个弟弟妹妹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

  1939年,维吾尔族商人阿力马洪和哈萨克族姑娘波勒斯罕在蒙古国生下一个有着漂亮大眼睛的女孩,取名叫阿尼帕,意为“把人们引到正路上的带头人”。在异国他乡,一家人对祖国的思念刻骨铭心。1956年,居住在蒙古国的52家中国人终于获得了就近回国的许可,沿着布尔根河,蹚了无数条沟,阿尼帕随父母走到了中蒙边界的小村——布尔根村(今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塔克什肯镇所在地),住了下来。

  不久,父母相继病逝,撇下无依无靠的阿尼帕和尚未成年的6个弟妹,当时最小的弟弟还不满1岁。19岁的阿尼帕不得不承担起家庭重任。

  “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带着你的妹妹,赶着马车来……”美丽的歌儿传唱至今,但当时的阿尼帕没有嫁妆,也没有马车,只带着弟弟妹妹走到了阿比包的“地窝子”里。“当时没有比结婚更好的路可走了,我找对象的标准就是心地善良、有收入,能和我一起养活弟弟妹妹。”在艰难的岁月中,她和阿比包的婚姻走过了50年的风风雨雨。

  为了让弟妹们吃上饱饭,阿尼帕春天挖野菜,秋天拾麦粒,冬天捡骨头。她有时一碗奶茶,撒一把麦粒就是一顿饭。因为极度饥饿,阿尼帕曾一度浮肿。

  为了生计,阿比包起早贪黑,白天在修造厂上班,精疲力尽地回到家后,还要硬撑着到附近的砖窑厂打砖坯,到很远的后山捡骨头来卖钱,冬天还要靠帮别人宰羊来换些粮食。家里吃不上肉,阿比包就常常到屠宰场要一些别人扔了的内脏回家给孩子们改善伙食。

  尽管生活如此艰难,阿比包、阿尼帕还是从有限的生活费里挤出学费,让这6个弟妹全部踏进了校门。

  慈母善心

  爱孩子,超越血缘民族

  长头发的王淑珍来了,她早早地冒着冷风,从几十里外的乡下赶来。她要帮妈妈一块烧火做饭,收拾房间,迎接回来的家人。

  回族姑娘王淑珍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哈比扎”。每当回忆起被阿尼帕妈妈领回家的情景,已过中年的王淑珍都会泪流满面,“那时候我脚上穿的鞋子裂了个大口子,脚趾头都露在外面,头上长满了头癣,没有一根头发。但是阿尼帕妈妈一点都没有嫌弃我,把我搂在怀里流着眼泪一直念叨‘可怜的孩子,可怜的孩子’,然后就烧热水给我洗澡换衣服。”伸手抚摸着自己一头乌黑的长发,王淑珍不会忘记,是阿尼帕妈妈坚持带她去医院治好了头癣。

  收养王淑珍对阿尼帕夫妇来说,已经是件非常艰难的事了。不久,她的两个妹妹王淑华、王淑英,还有她14岁的哥哥王作林也都来投奔他们。门口的一排孩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们,扯着他们的衣角,嗫嚅着:“爸爸,妈妈,收留我们吧。”阿尼帕的眼泪流了下来,她说:“孩子,这个家再穷,毕竟是一个可以挡风避雨的窝呀,家的大门永远为你们开着。”

  最敦厚的哈萨克族儿子托乎提来得最晚,因为他要骑马过河,翻山越岭。如今60出头的他也儿孙满堂了,这样的家庭聚会他从不缺席。

  1962年的冬天,对于托乎提三兄弟来说是一个冷入骨髓的冬季。在这个冬天,他们的父亲亚和甫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父亲亚和甫的突然离世让这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母亲加玛勒汗也一病不起,几个月后,留下三个孩子撒手走了。善良的阿尼帕自己就是孤儿,深知无父无母的艰难,便决定先把可怜的三兄弟接回家。

  托乎提每每提起50多年前的往事,总是眼含泪水,他说:“当时妈妈一家8口人,仅靠爸爸一个月45元的工资生活。而我们三个男孩正是长身体能吃的年龄,困难可想而知。她对我们三兄弟的爱,永远刻在我们心里。”

  1989年,汉族村民金学军和妻子去世后,阿尼帕又把金雪莲三兄妹带回了家。至此,阿尼帕已收养了10个孩子。加上自己家的,阿尼帕家一共抚养了4个民族19个孩子。

  在大女儿卡丽曼的记忆里,小时候一天两顿饭,只有土豆、白菜和馕,吃肉是想都不敢想的。阿尼帕专门买了一口直径有1.2米的大铁锅,“就是这样,做一锅饭有时候一人还分不了一碗,打一坑馕不到5天就吃完了。”如今,很多老乡家里有喜事,都会借阿尼帕家的大锅去做抓饭、炖羊肉。人们给这口锅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团圆锅。大家都说,只要用了这口锅,家里就会像阿尼帕家一样团结、和睦、幸福。

  为了补贴家用,阿尼帕生下孩子的第六天就要去洗羊肠子挣钱,每天她在冰冷的河边一站就是大半天,手和腿都冻麻木了,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

  从1963年收养托乎提三兄弟到1994年最小的女儿金雪莲出嫁,整整32年,阿尼帕夫妇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抚养成人。当有人问阿尼帕,孩子们都是哪个民族时,老人说:“在我家里,没有民族之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们是一家人!”

  如果说人的一辈子只有一个职业,阿尼帕·阿力马洪的选择,是母亲。

  大爱大德

  传承爱,释放质朴光辉

  大家一块帮阿尼帕妈妈劈柴、摘菜、宰羊、淘米,孙子、孙女们在院子里玩耍。小一点的都喜欢粘在阿尼帕身边,最喜欢奶奶用略显粗糙的手抚摸他们,给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平时孩子们问阿尼帕需要啥,她总说:我生活得很好,什么也不需要。但孩子们总争着、抢着用自己的方式来报答母亲的恩情。

  勤劳善良是他们的家风,这个家风也影响着后人们。养子王作林在阿尼帕的亲儿子阿奔去世后,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女儿一样对待阿奔10岁的女儿……

  每天早上起来,阿尼帕都会上二楼把房子的角角落落擦一遍,看看旧照片。2012年,新疆青河县政府在阿尼帕妈妈原有的宅基地上,建设了全新疆首个以道德模范事迹为主题的教育基地,该基地投资150多万元,上下两层合计320.75平方米。楼下用于老人及家人居住,楼上设立阿尼帕事迹教育展馆。

  阿尼帕说,如今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好,但还有一些贫困家庭需要帮助,她呼吁大家在自己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不要忘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大爱有大德,这种大德富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释放出质朴的人性光辉,爱的接力棒在一个个善良、真诚、热情的青河人手中传递,团结、互助、和睦的纯朴民风在青格里草原上传承并实践着。

  阿米娜,个体工商户,拿出几十年攒下来的10万余元,为村民修了吊桥,让各族村民告别了蹚水过河的历史;宋文绪,运管站站长,想群众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让班车跟着羊群跑,结束了农牧民外出依靠牛拉、马驮的历史;赛力克,只身闯荡北塔山的牧民,凭着苦干实干当上了煤矿副矿长后,动员并带领100多名乡亲放下牧鞭,外出务工,使这些牧民学到了一技之长,成为了有稳定收入的工人……

  “我们今年还成立了弘善爱心协会,邀请阿尼帕担任名誉会长,目的就是让阿尼帕的精神号召更多人投入到爱心事业当中,让这份爱心继续传承下去。”弘善爱心协会副会长赵建荣说,现在已经有200多人加入到协会中。

[编辑:马梦]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361559